欢迎光临东阳市国荣农耕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笔耕不辍 他在10年里著书14本 书写东阳传统文化记忆
日期:2020-11-10 13:57:25    
 “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短短几十年,我们却已不懂从前——从前的器具,从前的语言,从前的风俗,从前的种种。
如果你问一个年轻人“镬灶厦”是什么?他多半摇摇头。一个多读了一点书的人,或许会从书上得知“弄璋弄瓦”是古人代指生儿还是生女,却不知道自己的家乡,人们用另外一种方式来报知生男还是生女——一把系上红绳子的酒壶,生男系红绳于壶嘴,生女则系于壶把。你系了,人家就懂了。
在东阳,一位老人致力于把从前大家都懂但现在很多人已经不懂了的东西告诉后人。他叫龚明伟,今年68岁,退休前是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退休后仍然孜孜不倦地整理东阳传统文化。短短10年间,他主编或参与编写的书多达14本。
两年前一场大病,让他消瘦了20公斤,手术后躺在病床上,他还在坚持校对书稿。“留点东西给后人,不枉世上走一遭。这是我的心愿。我想,现在我的心愿已经基本达成了。”坐在窗边的椅子上,龚明伟有点动情,又有些宽慰。窗外是一棵青梅树,他两年前栽下的,如今已果实累累。
一点一滴积累,掌握了东阳民俗大量的一手资料
龚明伟在客厅里做了一面小小的展示墙,用细细的鱼线精心地把14本书“镶嵌”在墙上,此外还有各种荣誉证书,以及一个小小的信封,信封上有“中共中央宣传部”的落款。2011年,中组部、中宣部等部门组成的检查组来东阳检查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工作,同时慰问在文化战线工作30年以上的老同志,龚明伟作为东阳市唯一的人选,接受了慰问。这个装慰问金的小信封,他一直精心保留着。
这些都是他半辈子从事文化工作的最好见证。
1981年,龚明伟成了东风公社的一名文化干部。1984年开始学摄影,1986年,到东阳市文化馆当摄影干部,1993年,他成为东阳市第一个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我拍的是民俗,我也得益于拍民俗。”他说,“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下乡,我就随身带一个照相机,碰到杀年猪、婚礼什么的就拍下来。那个时候结婚是真正的十里红妆,迎亲的队伍很长很长……”龚明伟是个有心人,一次在卢宅看到有人染布,他就问是不是要办喜事,对方说是。他和她约好,到了办喜事的时候能否通知一下,他来拍摄。从前人们筹备婚礼的时间很长,春天染布,之后慢慢置办嫁妆,到了腊月才办婚礼。那次,他拍下了婚礼的全过程。
那些年,他跑遍东阳的各个乡村,别人笑称他是一张“东阳粮票”。就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他掌握了东阳民俗大量的一手资料。
2003年,浙江省开展民间艺术普查,到2007年,更名为非遗普查。东阳作为省试点县市,抽调11个人进行普查工作。“半年时间里,我们普查了5000多个项目,我一一进行筛选,最后筛选出1000多个。”从那时起,龚明伟的工作重心转向非遗保护和传承,在他担任东阳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期间,东阳成功申报4个国家级非遗项目、26项省级非遗。
2011年12月,龚明伟告别了从事30年的文化工作,光荣退休。按理说,到了安享晚年的时候,该歇歇了。而且,他的睡眠一直不好,即便吃了两颗安眠药也只能睡上两个小时。退休后,家里人都希望他能够好好休息。可是,他心里却很着急:“我手头还有这么多资料,脑子里还有很多东西想挖掘出来留给后人呢!”于是,他四处寻找能够发挥余热的机会。“非常感激东阳市政协原主席王正明和东阳市政协文史委,帮我达成了心愿。”他加入东阳市政协第13届文史委,怀着满腔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编书的工作中去。
2013年,龚明伟参与《东阳方言语汇》的编辑工作,并负责插图的绘制。他向朋友请教,朋友给他发来《中国农典》电子书,里面有很多插图。这些插图基本上是北方地区农具,没什么参考价值,却让他受到了启发,一个念头在心里发芽:把东阳农耕文化里的传统器具收集起来,编著成书,不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从“镬灶厦”开始,他着手复原农耕时代的东阳农家记忆。“镬灶厦”就是从前的人们对“厨房”的称呼。凭借儿时记忆,他把东阳传统的“镬灶厦”布局和摆件一一付诸笔端。一幅线描图,他画了一个多月,六易其稿,每画一次就请村里的老人家看看,有没有什么遗漏。厨房摆件93种,每一种他都注上名称,一些普通话无法发音的方言,还标注了国际音标。
这幅昔日农家厨房图在《东阳日报》刊登后,勾起了许许多多读者的儿时记忆。龚明伟一鼓作气,又画了昔日农家房间图、昔日农家客堂图。如果仔细观看三幅图你就会发现,厨房里的器具画得要比其他两幅图“粗糙”一点,这是他有意为之。因为在农村,厨房器具的工匠活比较粗糙,因此,厨房里的器具他是徒手画的,客堂、房间里的器具,则是用尺子工工整整画出来的。小小的细节,足见其用心。
之后编的《东阳民俗》一书,他除了负责部分文字采写外,还承担起全书的插图、绘图工作,几十年来的民俗照片积累派上了用场。
编书之余,他仍然步履不停,为东阳传统民俗的保护和传承而奔走:设计民俗展馆、指导民俗活动……2014年,龚明伟成功挖掘的傩戏(东阳傀儡戏),列为浙江省56个地方小戏之一,这也是东阳唯一入选的地方剧种。
一场对于东阳传统器具系统性的搜集、挖掘和整理
从2014年开始,龚明伟作为执行主编,开始编辑《东阳传统器具》一书。“许多优秀的传统手工技艺和生产技术已淡出年轻人视野,大量以竹木等材质为主的传统器具也被工业化生产的塑料不锈钢制品所取代,其湮灭和消亡的速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若不重视拯救和传承,许多传统器具将被历史遗忘而不复存在,其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也将永远消失……”这是一场对于东阳传统器具系统性的搜集、挖掘和整理工程,花了两年时间。
先是由东阳市老干部摄影协会成员,在东阳全市撒网式地寻找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拍照、量尺寸、记录建档,宁滥毋缺,多多益善。每月25日,龚明伟召集他们一起开个会,讲评照片,有些照片来来回回拍了好几次。
书中收录的上千张照片,每一张他都精心抠图。最难的是花床,因为镂刻工艺非常繁复,他相当于用抠图软件把花床重新“雕刻”了一遍。抠一张花床图片,要花费一整天时间。“精益求精、宁缺毋滥、确保质量”,这是他给自己提的编辑要求。既要保证图片的质量,也要确保文字的准确,还要考虑东阳南北乡的全面性,为此,各种形式的分析会开了10多次,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查漏补缺,不断调整完善……
经过两年努力,《东阳传统器具》列为东阳市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34辑面世,分为上下两册,共606页。农耕时代东阳人的生产、生活用具图文并茂地展现在大家面前。这沉甸甸的两本书,是龚明伟自己最满意的“成果”。
“我们不想回到那个时代,但不能忘记造就了我们的那个时代。”这是龚明伟退而不休满怀热忱给后人留下文化记忆的初衷。他说,文化的传承有两种:活态的传承、科学的记录,“当一种文化不能进行活态传承时,我们能做的就是,保存它们最后的记忆”。不管是活态传承还是科学记录,他都尽了最大的努力。
龚明伟在墙上挂了一幅他的凿花作品《桃园三结义 蜀汉五虎将》。这是他自己设计创作的。骑在马上的几员虎将栩栩如生,似乎要从墙上奔腾而下。作品的细节处更是显示着他的用心:作品主体的上端是云纹,就像古代的工匠一样,他在云纹中不露痕迹地“隐藏”了自己的名字——明伟。下端是野草开花结籽的花纹,寓意着英雄们从草莽中来,却开出了人生灿烂的花朵,结出了成功的籽实。
正是暮春时节,野草正默默开它的花,结它的籽,待到风来,种子飘向远方,落地发芽。
上一篇   东阳市登山协会【踏秋】系列活动之---走进三单芭蕉尖!  
  晨读丨芭蕉尖上杜鹃红    下一篇
    推荐新闻
•秋季宜吃绿色蔬菜莴笋,它功效 •绿色蔬菜种植技术要点!
•绿色果品的执行标准 •晨读丨芭蕉尖上杜鹃红
•笔耕不辍 他在10年里著书1 •东阳市登山协会【踏秋】系列活
© 2020 版权所有:东阳市国荣农耕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浙ICP备202003784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78302100483号  技术支持金华亿途